1839年的冬天,鉴于林则徐坚定的禁烟立场,道光皇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走私活动。当时担此重任,处理这样一个朝野上下都十分敏感的问题,是很有风险的。林则徐离京前曾向自己的老师沈鼎甫慨然表示
“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在去广东路上,为了不骚扰百姓,他发出传牌,通知沿途各州县驿站官吏,这次他到南方去,沿途自备轿子和船只,只带随从人员,自付工价,不准铺张供应,不准对随从人员行贿。次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首先调查鸦片走私的情况。

林则徐
经过广泛的调查了解,林则徐认识到大量鸦片泛滥的原因是鸦片走私所造成。据此他一面下令整顿海防,一面限令外国烟贩缴烟和具结。要求外商具结:嗣后来船,永远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他庄严地向外商宣布: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烧鸦片
面对林则徐的坚定立场和坚决措施,开始时外商勾结内贩用各种手段准备瓦解禁烟运动,一些从中获利的地方官吏也千方百计从中阻挠。对此林则徐非但不动摇,还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打击鸦片商贩和不法之徒。因他立场坚定,大义凛然,措施果断,终于迫使英美鸦片烟贩交出鸦片230多万斤,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由此震惊中外。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率领兵船,无理寻衅。于当年11月挑起穿鼻洋海战,又六次进攻官涌山。林则徐指示广东守军奋起还击,连连获胜。1840年1月, 林则徐奉命接替邓廷桢为两广总督。由于他在广东严密设防,当年6月英国挑起鸦片战争,英军进攻广东而未能得逞。
严禁鸦片,抗击外敌入侵,是林则徐一生最显著、最辉煌的业绩。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他为官、为政思想的最后创造,即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已任,为民族、国家而生死,为民族、国家而沉浮,将自己全都投入于民族伟业中,形成从思想到性格、行为的整体的民族英雄主义。

林则徐
正是由于他进入了这种精神境界,所以后来即使英国进犯天津,道光皇帝发生动摇,他被贬官以后,仍不忘自己的天职。革职留在广东期间,他愤然上书揭露皇上专员琦善投降卖国的真相。被派到江浙以后,他仿制西洋兵器,并亲自察看海口,积极筹备防务。即使被贬新疆,他依然关注着东南的抗英事宜。他认为在当时必须防止英国侵略者的蚕食政策和得寸进尺的野心。一直到死,抗英报国之心不减,真正体现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人格化。
林则徐的抗英、禁烟运动绝不是搞狭隘的闭关主义,也并非是简单地为了排外。相反,在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同时,林则徐从强兵富国的愿望出发,还提出了调查敌情,学夷所长的进步主张。在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所学范围,把传统的爱国思想和进步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这种开放的修身理论,不但打破了传统的禁区,在中国近代史上,也起了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驱作用。
窃情报
林则徐的学习西方思想是在到广东之后,从抗敌的实际需要出发,为了知己知彼而产生形成的。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夜郎自大,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甚至与英国开展贸易百年而不知其来历。林则徐到广州以前也是这样,对西方世界也毫不了解。到广东后,在与敌人的实际接触中,发现在抗击敌人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只有时常访敌情知其虚实,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制敌方案、才能出奇制胜。

林则徐
他在职务繁忙的情况下,仍找外国水手、洋商和过去在洋行中工作的人员调查敌情。他的官邸有专门的翻译人员,把所得情报及时送到林则徐手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他主持编译的《四州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世界各国史地的书籍。及时掌握敌情,对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长技
林则徐在组织与敌战斗中深深地了解到,英国的坚船利炮,比中国先进。即使我们的兵将十分勇敢,还总是在战斗中吃亏。所以从强国制敌出发,他极力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在他看来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制炮造船。外国人的制炮技术大大超过我们,他们的船大而坚固,炮火异常厉害,这是敌夷取胜的基本原因。对我们来说,必须学会相应的制造技术。他提出:
“若是造船不及,则先雇船;铸炮不及,则先购买。”
只有以先进的武器装备来抗击敌人,保卫海防,才会有效,否则只会把自己置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清朝海军
二是建立近代化的海军。他认为当时英国之所以能够追逐南北,横跨东西,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原因是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海军队伍。他们懂战术会打仗,再加上先进的武器装备,自然能打败弱小的国家。中国的吃亏,就在于我们水中没有足以抵抗敌人的利器,所以面对强大的敌人,往往束手无策。从长远的观点看,建立一支强大的,能够在水上追逐敌人的海军,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急需的。林则徐师敌制敌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闪光的遗产,这是他开放的修养论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同时也具有中国的近代人格修养理论的鲜明特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又干了哪些事,让英军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