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文治武功一代雄主,威加海内始有汉家

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到清朝宣统皇帝退位,在这2131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帝王如过江之鲫,有的文韬武略建盖世奇功,有的残暴凶狠行高压统治,有的平庸无奇而庸庸碌碌。一些帝王星光璀璨,千古留名,一些帝王黯淡无光,不值一书。在这些帝王当中,汉武帝是其中的佼佼者,文治武功成一代雄主,四方征伐而威加海内。有汉一朝,在汉武帝之前,人们往往自称秦人、楚人、燕人、赵人,至汉武帝之后,人们渐渐开始自称汉人。秦始皇扫六合一统天下,汉武帝荡四方终铸汉魂。

武帝兵临天下以热血铸魂,从此有一种名为骄傲的东西留存于汉民族血液当中,每当社稷将倾,国将灭亡之时,便有无数英雄挺身而出,没有什么能压弯汉民族之傲骨。抛开汉武帝身上其他封建、残酷、腐朽等细枝末节的糟粕,仅此一点,武帝便有泼天之功,值得千古传诵。故事从刘彻开始说起。

一、金屋藏娇争夺皇储,应天受命武帝登基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刘启登基,就在这一年,刘彻诞生,是汉景帝第十个儿子,母亲王娡。刘彻诞生时,景帝梦见一只野猪,于是就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刘彘。汉景帝没有嫡子,庶长子刘荣18岁的时候被立为太子,此时刘彘4岁。4岁的小刘彘聪明伶俐,常常读圣人之书,景帝对刘彘十分喜爱,于是封小刘彘为胶东王。

汉景帝有个姐姐刘嫖,是窦太后的独生女儿,称长公主。长公主是陈阿娇的母亲,对女儿万般呵护,常常说阿娇将来可是要当皇后的。

刘嫖是窦太后的掌上明珠,恃宠而骄,见栗姬的儿子刘荣被立为皇太子,于是示意栗姬,打算将阿娇许配给太子,将来太子登基,女儿便能成为皇后。

栗姬善妒,怨恨刘嫖经常为景帝挑选美女,从而使景帝对自己的宠爱越来越少,一口回绝了这桩婚姻。

栗姬目光短浅至此,看不清刘嫖以及身后窦太后的庞大势力。而刘彻的母亲王娡则是个愿意为自己儿子未雨绸缪的女子,见长公主刘嫖颇具野心,因此终日为刘彘与阿娇成为夫妻的事儿奔波。

有一天,刘嫖带着小阿娇来到王娡宫中,王娡所需要的时机终于成熟。王娡拉着阿娇的手,夸赞道:“阿娇长的真是福相,长大后必定能做皇后。”

刘嫖是个宠女儿狂魔,王娡的话可是说到她心坎儿里去了,便随口说道,“那让阿娇许配给彘儿吧!”

刘嫖抱起小刘彘,逗弄道,“你想要一个媳妇吗?”小刘彘点点头,刘嫖又问,“你觉得阿娇好吗?”

小刘彘想了想,回答道:“好呢!”接着小大人似的又道,“将来如果我娶了阿娇,一定要造一座黄金做成的屋子,让阿娇住在里面。”这便是金屋藏娇的故事。

同为人母,栗姬目光短浅,而王娡则为儿子计深远,当刘彘与阿娇订立婚约后,刘彘终于有了一争皇储的本钱。

在野心勃勃的长公主与心计颇深的王娡的谋划下,后宫风起云涌。

公元前150年太子刘荣被废,栗姬被贬入了冷宫。同年,景帝正式册封王娡为皇后,立7岁的刘彘为太子,因“彘”不雅,改名为“彻”。

为了培养太子,景帝让刘彻拜德高望重能文能武的儒生卫绾为老师。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于未央宫中,16岁的刘彻继位,为汉武帝。

二、文景之治奠坚实基础,天人三问定治国之策

年轻的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此时留给他的帝国是什么样子的呢?至高祖刘邦立国到汉武帝登基,西汉国祚绵延已60余载,从刘邦开始,历经孝惠、吕后、文景时期,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国策。经过60余年的积累,此时的汉帝国海内富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粟至十余钱”,物价很低,人民安居乐业,国力强盛。

先辈给武帝留下了一个不错的摊子,如何治国成了刘彻初登大宝的第一道难题,是走先帝与民休息韬光养晦的路子,抑或是其他,此时的汉武帝十分需要有圣人为他指引道路。一个人走进了汉武帝的视野,他就是董仲舒。两人之间有着后世著名的天人三问:

武帝一问如何能根本上巩固皇权,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永恒坚持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上下尊卑的关系,此乃不变的天道。

武帝二问什么才是治理国家的政术?董仲舒主张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不仅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文化、经济、军事、思想等各方面的统一。

武帝三问什么是天人感应?董仲舒详细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提出帝王施行仁政则天降祥瑞,施暴政则天降灾谴,上天是有意志的,而帝王是天意的代理人的观点。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以及“大一统”的学说,汉武帝惊为天人,他没有想到汉家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大才。

汉武帝即位之初,帝国有24个诸侯王,汉武帝早想把这些权利集权中央,董仲舒第一个如此系统,如此清楚地阐述,他的主张为汉武帝的集权统治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大一统思想更是武帝心中所想,武帝终身四方征伐与之不无关系,至于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学说,更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利器。

至此以后,武帝一朝罢黜百家,儒家定于一尊,立五经博士兴太学。

三、张骞出使西域,武帝秣兵历马

国策既定,汉武帝决定不走先皇韬光养晦的策略,然而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整个帝国都开始为以后的战争运转起来。此时的匈奴是一个庞然大物,雄踞于汉帝国北方。匈奴经常对帝国边境烧杀抢掠,大汉边境子民苦不堪言。汉武帝开始准备对匈奴战事。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19岁,登基三年,命张骞出使西域,联合与匈奴有血海深仇的月氏人,准备从东面与西面同时出兵,对匈奴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此时的西域生活着大宛、乌孙、大月氏、康居、大夏等国,是大汉鞭长莫及之地,如果能联合这些力量,那么便能孤立与削弱匈奴。

然而张骞的出使曲折百回,出使途中被匈奴扣留了10年之久,但是他从来不忘联络大月氏的使命,后来好不容易逃脱,终于抵达西域,然而在西域活动了很久,最终也没能与大月氏联盟成功,但是对西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山河地理却暗暗记录。在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直到公元前125年才回到长安。

张骞第一次出塞失去消息,并没有让帝国停止战备。

汉武帝沿用文景时期“徙民实边”策略,招募庶民、罪犯到边疆充实边防,屯田戍边;积极扩军备战,全国鼓励养马,大力发展骑兵;努力培养将领;兼行募兵制,选募身体素质好,战斗能力出色的青年。

公元前135年,在汉武帝22岁时,窦太皇太后逝世,武帝真正意义上开始掌权。一年后,武帝派名将李广和程不识率军屯驻云中、雁门,准备大规模对匈奴用兵。两年后,汉武帝伏兵马邑,诱击匈奴,汉匈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四、汉匈大战烽烟起,匈奴单于西遁逃

秦汉之时,中原北方有部落联盟,匈奴为盟主,雄踞蒙古高原,西控西域诸国,“引弓之民尽为一家”。匈奴主要有三大势力,大单于居中控制蒙古高原与大草原,左贤王在东,控制中国东北部,朝鲜半岛以及西伯利亚,右贤王在西,控制新疆以及西域诸国。

匈奴的强大,极大压缩了汉帝国的生存空间,要战胜匈奴,汉武帝知道此事非一日之功。武帝文韬武略,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制定了先收河套,再攻河西,最后攻漠北的主要对匈战略。

公元前129年,武帝28岁,匈奴大举南下入侵边境,武帝遣卫青、李广、公孙贺、公孙敖四将军分击匈奴,卫青兵至龙城杀敌700,龙城之战成为汉匈战争的转折点。在这之前,汉军对战匈奴,没有取得过一次像样的胜利,哪怕只是小胜亦不可得。

之后,汉匈之间开始频繁交战。

公元前127年,武帝30岁,武帝派遣卫青、李息出兵攻打河套地区,收复河南之地,置朔方郡,汉武帝对匈奴的作战方略成功实现第一步。

收复河套平原之后,武帝征调10多万民夫在河套地区修筑军事要塞朔方城,河套地区肥沃的土地以及源源不断的战马产出,在经济以及军事上都极具价值,河套的收复,汉匈战争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汉朝倾斜。

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后,终于回到长安。张骞的回归,给了汉武帝一个大大的惊喜,原来世界是那么的广阔,在帝国西边一万里远的地方,有大宛国,有汗红如血的宝马;有乌孙国,有河流在地下流淌成为暗河。世界如此广大,除了大宛国与乌孙国外,还有大夏国、安息国(伊朗)等等,武帝与张骞彻夜长谈。

多年以后,张骞回想起来,武帝的眼里满满都是对光辉霸业的渴望,他知道自己的一番描述,彻底激起了这位帝王内心里开疆拓土的欲望,将这些国家都纳入大汉的版图,将大汉的天威遍布四海,这位年轻的帝王的眼里闪烁着火焰一般的光芒。

此时的汉武帝对张骞所描绘的西域魂牵梦萦,打通河西走廊的军事行动也提上了日程,这正是与匈奴战争方略的第二步,断匈奴一臂。

公元前121年,武帝36岁,命名将霍去病进攻河西走廊,霍去病不辱使命,断匈奴西路,彻底打通河西走廊。

公元前119年,武帝38岁,漠北大决战,命卫青、霍去病各将骑5万、步兵数10万分道击匈奴;霍去病杀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卫青歼敌一万九。经此一战,匈奴远遁,匈奴单于悬孤漠北,漠南无王庭。武帝封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

漠北之战的胜利,匈奴单于被迫向西远遁,匈奴内部也开始分裂。西去的匈奴人,最终冲垮了西罗马帝国。

至此,汉匈战争的三大战役结束,汉军虽胜,但也损失惨重,在之后几年,已经无力再支持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五、推恩令除诸侯之祸,内外廷削丞相之权

公元前127年,武帝30岁,距离董仲舒献策已经十三年,此时的刘彻大权在握,他一直没有忘记大一统的思想,他的理想是不仅要统一四海,更要四方征伐,四夷来降。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想要将诸侯王的权力尽收中央,却又要避免激起诸侯王的激烈反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汉武帝。直到一个人的上书,危害西汉数十年的诸侯之祸终于得到解决。

这个人就是大臣主父偃,上书提出“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推恩令的实施虽然遭到各诸侯的反对,但是却受到诸侯庶子的欢迎。推恩令使王国化整为零,几代之后,分无可分,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刘备作为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却只能织履为生,沦落为社会最底层。

要想独揽中央大权,解决了诸侯王这个问题,还有一只棘手的拦路虎:丞相。

汉朝丞相的权力非常之大,常常相权与皇权冲突,皇帝在宫廷内接见大臣,处理国政,称为“内廷”;宫廷之外的事,都由丞相掌握,称为“外廷”。所有国家大事的决定,法令的制订,百官的管理,丞相无不参加,甚至有权斩杀其他官吏。表面上,丞相要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实际上是整个政权的负责人。

汉武帝作为一代雄主,他是不能容忍相权对皇权的侵夺。汉武帝初年,田蚡出任丞相职务,田蚡有王太后为政治和权力背景,所以锋芒毕露,异常骄横,每次上奏,所奏的事不准不罢休,独揽任官除吏的大权,权倾朝野,后来更是到了诛杀公卿的地步。

汉武帝亲政后,开始频繁更换丞相,在位54年,先后用相13人,使丞相不能久安于位。汉武帝喜欢启用无权无势像公孙弘这样的布衣,也喜欢选择李蔡、公孙贺之类的庸才,或者严青翟、石庆这样的质朴长者为相。

汉武帝一朝,宰相们得以善终的少之又少,丞相权威大降,皇权凌驾于一切,定于一尊。汉武帝更是设立了中朝与外朝,从制度根本上将权利紧紧抓在手中。

所谓的“中朝”其实就是内廷,由皇帝亲近的人担任,而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则逐渐沦为俯首听命的执行机关。

推恩令除诸侯之祸,内外廷削丞相之权,至此,汉武帝一言九鼎,开疆裂土国威远扬成为武帝一人的意志体现。

六、四方征伐威加海内,功成治就封禅泰山

漠北之战大破匈奴之后,匈奴向西北退却,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与西汉对抗。汉武帝命张骞第二次出使,再次出西域,一是劝乌孙国东归故地,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向汉称臣。

这次出使虽然加强了帝国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是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西域诸国也没有向汉称臣。

公元前115年,张骞使团回到长安,汉武帝明白,帝国的武力才是威加海内外的根本,武帝环视帝国四境,打算开始开疆拓土,奠帝国根基。

南越地区广大,是一偏居东南一隅的独立小国,武帝欲将之纳入帝国版图。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派遣安国少季出使南越国,告谕臣服大汉。南越国主赵兴与樛太后势孤愿意称臣,然而权倾朝野的南越丞相吕嘉却不愿意,不仅杀害了南越王与太后,并且杀了汉朝的使者。

汉武帝震怒,决定出兵南越国。

公元前112年秋,汉武帝调遣罪人和江淮以南的水兵共10万人,兵分五路进攻南越。

公元前111年,武帝46岁,南越平,武帝在南越国领地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公元前110年,汉军占领海南岛,置儋耳、珠崖两郡。

至此,南越正式并入汉王朝版图。武帝用兵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多山,地形复杂,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有一国,名夜郎国,短暂归顺过汉朝,因南越的存在,时降时叛,南越灭,夜郎地区彻底被帝国掌控。

夜郎国虽然归顺,但是还有一些小国不降,汉武帝下令血腥镇压且兰、邛县、筰侯三国。大汉朝兵锋所至,其余诸小国纷纷举国投降。帝国在西南设越巂郡、沈黎郡,武都郡,汶山郡,牂牁郡五郡。

同年,东越王余善反叛,武帝遣将派兵击之,第二年东越人杀余善归降。

这一年,汉武帝志得意满,匈奴已破,西域已开,南越、东越平定,西南灭,大汉疆土开拓至边疆,南至越南,帝国声威震远。武帝决定效法先贤,封禅泰山。

公元前110年,武帝47岁,亲率18万骑兵,离京出巡。自云阳向北,经上郡、西河、五原,然后出长城,再向北登单于台,直至朔方。旌旗猎猎,铁马铮铮,武帝北巡,这是封禅的前奏,武帝君临天下,何等意气风发。

七、东征朝鲜置四郡,西征大宛破楼兰

公元前109年,武帝48岁,武帝目光所及的疆土,皆想纳入版图,何等的胸襟。这次的对象是朝鲜,还是老办法,遣使者告谕归降,使者涉何被杀,朝鲜半岛上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武帝派水陆两军东征朝鲜,海路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从山东半岛浮海东进;陆路由左将军荀彘率领,从辽东南下。此战一波三折,战事进行的并不顺利,由于主将失职,虽然最终卫氏朝鲜被灭,但战事耗时两年,汉军死伤惨重。

汉武帝大怒,主将荀彘被弃市腰斩,杨仆被贬为庶人。

卫氏朝鲜灭,武帝置真番郡、临屯郡、乐浪郡和玄菟郡四郡,将朝鲜半岛北部纳入帝国直接管辖。

公元109年前,武帝48岁,滇王降,汉武帝赐滇王印,以其地为益州郡。

四海咸服,武帝又将目光放在了西域,大宛是中亚古国,盛产汗血宝马,武帝很希望自己能有一匹。江山我有,美人,后宫有的是,宝马配英雄,刘彻心想,他配得上拥有一匹。

汉帝国与大宛相隔万里,中间有楼兰和姑师挡住了去路,常常刁难大汉使者。武帝说,那就灭了吧!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命从票侯赵破奴及王恢率兵数万,远征楼兰和姑师。赵破奴率领轻骑700人,一举攻克楼兰城,活捉了楼兰王,楼兰降。赵破奴击破姑师,威震乌孙、大宛等西域诸国。

这下沿途清净了吧?汉武帝命使者带黄金二十万两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国都,求换汗血马。大宛拒,使者被杀。

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公元105年前,武帝53岁,派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大宛。李广利是刘彻爱姬李夫人的哥哥,赵破奴率轻骑700人可破楼兰,因此武帝认为征伐大宛轻而易举,想将这份功劳给自己的大舅子。

然而武帝这次犯了轻敌之错,李广利率领3万大军浩浩荡荡穿雪山,过沙漠,路上就死了不少人,中途又遇沿途小国的抵抗,损兵折将。李广利初征大宛,还没到大宛都城,便回师敦煌,等回到敦煌,时间已经花了两年,士兵剩下不过十分之一。

武帝大怒,下诏再征发6万大军,调集了不计其数的牛、羊、驴、骆驼,组成远征军,仍由李广利统率,继续远征大宛。

公元前101年,武帝56岁,李广利二次出征,队伍庞大,到轮台国,轮台国不降,汉军血洗了轮台,这一次,大军终于到达了大宛的王都贵山。李广利派兵断绝水源,围城40余天。贵山城中缺水,两军战斗异常艰苦。

最后,大宛国内部内讧,贵族们杀了国王,尽献汗血马几十匹,以及3000多匹普通马。汉帝国与大宛盟而罢兵而归。大宛降,西域诸国震动,汉帝国威震西域,从此中国和西域的商路正式开辟,东西交通更加频繁,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

八、千秋功过谁与评说

公元前91年,武帝66岁,此时的武帝垂垂老矣。英雄会迟暮,雄主更想长生,武帝的晚年犯错了,巫蛊之祸数万人因此惨死,一代贤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被逼相继自杀,大汉帝国国本动摇,西汉王朝由盛转衰。两年后,武帝下轮台罪己诏。

秋风起兮白云飞,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那个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的帝王老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前辽阔的疆域:东抵日本海、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汉武帝一生对四方用兵,宋人常批武帝穷兵黩武,导致名不聊生。汉时的儒学虽然也有糟粕,但是毕竟顺应了时代,大一统等思想至今影响着中华民族。儒学传至宋代,已经彻底沦为了统治者与世家腐儒们占领言论高地,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一群腐儒揪着武帝穷兵黩武不放,却看不到武帝千秋霸业对一个民族精神的塑造,和谈换不了民族的血性,仁义道德也换不来民族的生存空间,韬光养晦的目的不是为了一辈子韬光养晦,没有人愿意一直过那种无力的日子,所有的辛勤、血汗、忍耐、韧性,都是为了最后宝剑出鞘,看一眼那璀璨的光芒。

开疆拓土,仰望星空,才是一个盛世该有的样子。

武帝曾经对卫青说过: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武帝文治武功,创立制度,征伐天下,武帝当然知道此举劳民伤财,但是如果他不来做这些,那么后世又哪里来的长治久安?这事我来做了,但是却要告诫后代警惕而避免重蹈秦朝速亡的覆辙。

公元前87年,武帝70岁,立刘弗陵为太子,托孤于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等,武帝崩。

汉武帝之后,中华民族以汉人自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汉武帝:文治武功一代雄主,威加海内始有汉家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