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一生,去过哪些地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汉末三国,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之中,诸葛亮的名字尤为耀眼。

今天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懂得“地理”,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智慧的重要指标。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获取知识是很困难的。那些能够为主上出谋划策的人,往往是通晓地理的人。

有人将诸葛亮视为神圣,有人将诸葛亮贬为凡人。实际上,他不是神,也绝非泛泛之辈。在地理菌看来,诸葛亮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是那个时候的地理达人。

诸葛亮地图:北起齐鲁,南至云贵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知地理”,跟他不凡的经历不无关系。

诸葛亮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这里,我们可以给他加上一个旅行家的头衔。自汉代张骞、班超、甘英等人之后,西晋法显西行之前——这500多年间,行走范围跨越大江南北的人屈指可数,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位。

三国诸人物之中,很少有人像诸葛亮这样跨越如此广袤的地域:曹操戎马一生,足迹北到辽东,西到甘肃东部一带,南到长江沿线,但最终没能过江;江东孙权家族,其祖辈曾到过中原征战,但从他这一代开始,基本上活动在长江下游地区;蜀汉先主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从河北到徐州,再到湖北,然后进入四川。

诸葛亮的活动范围要大得多:他生于今山东南部的阳都县,并在那里度过少年时光,后随叔父来到今江西豫章郡(南昌)一带,青年则隐居于今河南南阳到湖北襄阳一带。出茅庐之后,他随刘备南征北战,活动轨迹遍布今江苏、江西、湖北、湖南、陕西、重庆、四川。期间,他还曾出使联络东吴,到过吴国的柴桑(九江)、建邺(南京),以及浙江、江苏交界地区。刘备死后,诸葛亮南征云贵高原,进入了今云南、贵州的大片区域。平定南方后,他又数次北伐,长期活动于今四川、陕西、甘肃交界地带,并逝世于今关中平原的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境内)。

如果将诸葛亮的生平轨迹视为一场旅途的话,他无疑是三国时期行走最远、活动范围最大的人物。

至少,当时大多数知名人物,都没能完成这样的旅行。三国鼎立形成之后,曹操、刘备先后去世。那个时候,三国之间人口流动极少,而诸葛亮是少数几位足迹能够遍布三国腹地的人物。作为蜀汉丞相,他还登上了当时的魏、吴人无法抵达的云贵高原。

荆州“隆中对”,孔明地理思想放光芒

诸葛亮的人生,几乎跟三国历史同时拉开序幕。

人们一般将公元184年作为三国历史的开始。这一年,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发的割据战乱开始了。此时,诸葛亮刚刚三岁,居住在距离黄巾起义爆发地青州约150公里的琅琊郡阳都县,也就是今沂南县南部。这一年,我们熟悉的刘备、关羽、张飞已经去参军。在黄巾起义平叛中,他们逐渐组成了创业团队,而董卓、曹操、袁绍等人则已经是呼风唤雨的人物。

诸葛亮大约比刘备小20岁,比曹操小26岁。等到诸葛亮成年,发生于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早已结束,北方大片土地已经是曹操的地盘;长江下游的江东,孙氏集团已经扎下根基。这时候的刘备三人组,还在到处四处流浪。

黄巾起义以来,他们先后依附公孙瓒、袁绍、吕布、曹操、刘表。在刘表那里,刘备被派驻在新野县。这时候的诸葛亮隐居之地,跟新野一样,同属荆州地区。

接下来,就有了著名的“三顾茅庐”。名满天下的“隆中对”一出,刘备眼界大开,认为自己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遇到水。诸葛亮的“隆中对”的精髓,是对天下地理形势的分析判断: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意思是,曹操方面人才济济,又拥戴着天子,他的地盘很难去争了。孙吴是经营了三代的家族企业,在当地威望已成,也很难去图谋了。而荆州之地,北据汉、沔两条大河,物资交通可与岭南来往,东连吴越地区,西通巴蜀地区。这样的兵家必争之地,目前的主人刘表不懂好好经营,这是上天把机遇赐给您。如果能拿下荆州,向西可以攻取益州,那里四面天险,土地肥沃,可以助您成就一番大业。

这段话中,诸葛亮精辟分析了全国的军事地理和地缘政治格局,论述了荆州、益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他对地理环境进行了辩证分析,有好的地理位置却没有会经营的人,迟早要丢掉。

在此基础上,诸葛亮提出了东联孙吴、北拒曹魏的战略方针。通过赤壁之战,刘氏集团拿下了荆州大部分区域,然后又夺得益州。尽管后来没能守住荆州,但对于一个20多年没有办公地址的团队来说,能够将办公总部搬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已是很大成绩。

可以说,诸葛亮利用自己丰富的地理知识让刘备团队提供了可行的发展战略,并最终成为三足鼎立的一方。三国之中,蜀汉的确最为弱小,但那些牌面实力比刘备更强的公孙瓒、马腾、袁绍、袁术,均已经破产。

诸葛亮没有那么神,但他依然是改变三国局势、缔造蜀国的最大贡献者。他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贡献,是因为他对天下地理形势的熟知。

诸葛战司马:地理大师“神仙打架”

曹操、刘备、关羽、周瑜等风云人物退场之后,诸葛亮依然活跃在三国舞台上。人们最为熟知的故事,就要数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两大军师的PK。

蜀汉益州南部时称“南中”,即今云贵高原地区。公元225年,蜀汉建兴三年,南中地区出现叛乱,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远征,完成平叛后将原来4个郡改设6个郡管辖。诸葛亮离开后,当地又出现了波动,留守的将军李恢、马忠、张嶷等稳定了当地局势。

三年后,即公元228年,诸葛亮撰《出师表》,向后主刘禅提出北伐建议。随后的六年中,诸葛亮率领大军以陪都汉中为根据地,向曹魏的凉州、雍州地区多次进军,《三国演义》等小说、评书称为“六出祁山”。

祁山位于今甘肃东南部,扼守着从今甘肃到四川的交通要道。著名的秦岭山脉横亘在甘肃、陕西和四川之间,是阻隔当地交通的巨大障碍。好在,山脉之中有许多横切的河流,河谷在山中挤出的缝隙,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要道。

总的来看,这样的道路有五条:最东边的被称为“子午道”,是从汉中通长安的最近道路;子午道向西是“骆谷道”;骆谷道向西是“褒斜道”,从汉中通关中盆地西端的宝鸡;褒斜道以西是“陈仓道”,从汉中凤县经散关通至宝鸡;陈仓道再往西,称为陇西道。陇西道是诸葛亮北伐“出祁山”的主要路径。

祁山,位于今甘肃礼县祁山镇附近。附近的西汉水可以沟通南北,成为运输粮草的水道。相比之下,祁山所在的陇西道地势相对平坦,是从汉中盆地越过秦岭最为便捷的通道。没有卫星的年代,诸葛亮经过综合分析秦岭地形,将祁山道视为最佳路线,难能可贵。

古代战争比拼,双方很大程度上就是拼谁的地理学得好,地形复杂的山区更是如此。地理达人诸葛亮,察觉祁山道的特殊:其他四条路北端都通往关中平原,出口都有重镇,兵力较多。相比之下,祁山古道北端通向甘肃天水,距离曹魏中心最远,兵力最为薄弱。而一旦攻下天水,就可以沿着渭河向东一路进入关中。

诸葛亮知道的事,另一位厉害人物司马懿也知道,但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的时候,主帅是不懂地理的统帅曹真。诸葛亮让赵云领兵佯装走褒斜道,曹真在北部堵截,而诸葛亮大军主力则已经从祁山道进入天水等三郡。

如果没有司马懿,诸葛亮接下来很可能会势如破竹地进入关中。历史没有如果——司马懿出山后,曹魏一方迅速扭转形势,与蜀军开始长期的拉锯战。这场对峙,始于公元228年,终于公元234年,诸葛亮逝于五丈原。

地形复杂的秦岭地区,成为两位地理大师“神仙打架”的舞台,家喻户晓的“失街亭”“斩王双”“伏张郃”“收姜维”等故事都在这里上演。

第一轮比赛,蜀汉诸葛亮、马谡VS曹魏张郃,蜀军失败,丢失街亭。第二轮比赛,蜀汉诸葛亮、陈式等PK郝昭、王双,蜀军小胜,魏军折损王双。第三轮比赛,诸葛亮团队VS司马懿、张郃、郭淮等,蜀军小胜,魏军折损张郃。第四轮比赛,诸葛亮、姜维等VS司马懿等,双方对峙百余日,以诸葛亮病逝而告终。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魏蜀两军在五丈原相持一百多天,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始终坚守不出。五丈原,是黄土高原南部,关中盆地之中的一个著名的“塬”,扼守褒斜古道北口,地势高于渭河,土地肥沃。于是,蜀军在当地实行屯田,打算与魏军对峙下去。

不曾想,这一年八月,诸葛亮病重,不久病逝于军营。

诸葛亮北伐的经历告诉我们:

古代战争中,地理因素非常重要,一定程度的上说,诸葛亮和司马懿等统帅都是地理学家,战争的对决,也是地理知识的竞赛。

地理环境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必须跟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否则也会失败,马谡失街亭就是例子

长久的战争胜负,由双方综合实力所决定,纵然有诸葛亮这样出色的地理大师,也只能让蜀郡取得暂时的优势,一旦进入拉锯战,最终取胜的还是国力强盛的一方。

在地理环境上,曹魏占据着河西走廊、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这些地方对秦岭淮河以南的区域,具有地形上的俯冲优势。当时中国经济和人口中心依然在北方。纵然吴、蜀常常联手,也无法撼动曹魏的根基。

对于这样的事实,通晓天下大势的诸葛亮岂能不知?

在《后出师表》里,他说: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意思是,敌强我弱,但是如果不去讨伐,我们迟早被对方攻灭。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用今天的话说,明知不敌,也要亮剑。

许多无名宵小之徒,常以小说夸大为由,贬低诸葛先生之才,实乃哗众取宠。对蜀汉一方很不友好的《三国志》也不得不承认武候是“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同样是《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死后,五丈原蜀军撤走,史书借司马懿之口表达了对武侯的赞叹:“真天下奇才也!”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诸葛亮的一生,去过哪些地方?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