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丰
近日,迪士尼公司投拍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一分钟片花放出,刘亦菲的美丽和惊艳的视觉都让人眼前一亮。
甄子丹、巩俐、李连杰等中国影星的出演,可以看得出制片方对中国市场的雄心。
《花木兰》的回归之旅让人期待,但是争议也并非没有。影片中,花木兰的出生地被设置成福建,就让很多中国网友吐槽不已。
难怪有网友打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我认为木兰乘坐的是7:07从厦门北开出,17:35到郑州的 G2046次列车。”
中国人心目中的花木兰形象,来自于课文中那首著名的《木兰辞》,女扮男装,为了国家利益上走上战场。从这首诗看,花木兰必然是北方人,这也是网友对迪斯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吐槽的核心原因所在。
由于花木兰的影响力甚广,虽然史书并无确载,但经典的文学作品《木兰辞》就因口口相传,而获得了历史的“威严”。如果有人对花木兰不敬,甚至会受到网友的讨伐。
花木兰有既成式的理解,是缘于中国崇尚历史传统的自然习惯。但从文化包容角度说,对待任何一种理解,应该是我可以不同意你说的话,但也需尊重你理解的角度。
作为民歌,《木兰辞》虽然有叙事性,但是篇幅并不长,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可能。迪士尼版的真人电影《花木兰》就是另一种路径的想象。这一次电影宣传所使用的概念,强调的是改编自“同名动画片”。
1998年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取得了很大成功,也是迪士尼的“公主系列”中最成功的一部。美国大片把花木兰设定为“公主”,是另一种类型的成长和英雄故事,而不是中国传统的“替父从军”形象。
仔细想来,迪士尼对花木兰这个IP的打造,最初一步真是关键。“替父从军”是一个传统故事,以现代观念看,这个故事中的女性地位是值得思量的。
“女扮男装”才能获得认可,本身是不是就是女性地位的写照?花木兰从“女扮男装”变成“公主”,其实是赋予这个形象更强的“自我价值”。
这一次电影宣传片精心选择在女足世界杯决赛直播中场休息时投放,也是颇费考量。本次女足世界杯非常精彩,美国女足最终获得冠军,看决赛直播的美国球迷比较多。
更重要的是,电影《花木兰》和女子足球,内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女性不但可以很美,也可以很强,女性自己就可以活得非常精彩,没必要为某种价值观“牺牲自我”。
这种设计给我们很大启发。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完全可以进行现代的IP转化,进行影视的再创造。
在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时候,我们通常更重视其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两天人们肯定《长安十二时辰》就是这样的思路,前两年肯定《琅琊榜》,也是说它更好地还原古代生活。
其实,我们在影视创作的时候,完全没必要这么“严谨”,可以更开放、更现代一些,把现代社会的价值注入传统故事之中,或许能有更大的创新性。
在迪士尼看来,福建的土楼是非常雄伟壮观的建筑,而不是距离“花木兰家乡很远的地方”,这是审美意义上的考量。
其实,影片的战争背景,大部分是在国外风景优美的地方拍摄的,这也没什么不妥。毕竟,这不是在演绎《木兰辞》,而是创造一个新的“花木兰”。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图片:网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小婷 常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花木兰是福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