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振儒学的卫道者
(二)“性三品”说
1.人性分三品
上品的人是善的,中品的人可导上下,而下品的人是恶的。
2.人性有性和情两种
韩愈继承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为宋代“存天理、灭人欲”作了铺垫。
3.性可移,但性的品级不可移
三品之人,都固定在天生的“品”的界限内,是“不移”的。
(三)教育作用
韩愈的性三品的人性论成为其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
①人性决定教育所起的作用,人性存在等级差别,教育对不同的人性发挥不同作用。
②由人性而规定教育的权利,人性等级不同,教育作用不同,教育的实施只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必要遍及每一个人。
③由人性决定教育的主要内容,人性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教育要发挥人内在的善性,应当以五常道德教育为主,最好的教材是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
(四)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
韩愈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治国兴邦的人才为目的。统治者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为巩固封建统治,培养合格的官吏而教育天下英才。韩愈主张整顿国学,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
韩愈重视人才的选拔,抨击了科举选士的弊端,认为依靠科举制选拔不出真才实学者,反而会埋没治国兴邦的大才。他用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比喻了人才的难得,建议统治者要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五)论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是韩愈教育思想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师说》是韩愈论述师生关系,主张尊师重道的一篇重要文章。
1.尊师原因
尊师即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
2.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传道是首要任务,授业和解惑是过程与手段。
3.求师的标准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不管其门第、出身、相貌等如何,只要学有所成,并且合乎儒道,就可以为人师表。
4.师生关系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为师,两者没有绝对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学生向老师学习,但不必迷信和盲从教师。
韩愈这种含有辩证法因素和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更多内容关注《教育学考研背多分:背诵手册》《教育硕士考研333教育综合背多分:背诵手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