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又译为‘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等,为清王朝第二任皇帝,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8子。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时,爱新觉罗·皇太极出生,生下之时,面色赤红,眉清目秀。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为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杨吉努(仰加奴)之女。杨吉努为了与努尔哈赤结盟,将14岁的小女儿许配30岁的努尔哈赤,称之‘天生佳偶’。时值,努尔哈赤已有众多妻儿,地位最高的是富察氏·衮代,第5子莽古尔泰的生母。但是,努尔哈赤与孟古哲哲感情甚笃,喜欢她只知侍奉丈夫而不干预政事。皇太极稍长喜爱读书,努尔哈赤诸将之中,惟其识字,当父兄长年忙于出征作战之时,年仅7岁的皇太极开始主持家政,并将家中日常事务、钱财收支,打理的井井有条。

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年)七月,孟古哲哲患疾,十分想念娘家母亲。时值,建州与叶赫关系紧张,努尔哈赤为了满足她的愿望,还是派人前去叶赫沟通,却遭叶赫贝勒纳林布禄拒绝。

同年九月,孟古哲哲病卒,皇太极时年12岁。母亲死后,跟随父兄迅速成长的他,很快成为一个能文尚武的少年。后来当了皇帝的他,回忆这时事情,曾对左右说:“太祖时,听说次日外出打猎,事先进行调鹰蹴球,作好各种准备;如果到时不让去,哭着请求也要前往;过去无论老少竞相奋进,皆以行兵出猎为大喜事。那时仆从很少,人人各自牧马披鞍、劈柴做饭,即使艰苦,却是乐于跟随,国家之有今日兴隆,正是这种努力奋斗的结果。”皇太极很像其父,吃苦耐劳,体格健壮,沈阳实胜寺曾藏有其用过的一张弓,矢长4尺余,不仅一般人不敢问津,就是壮士亦难拉开,而当年皇太极却是运用自如。

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皇太极随从父亲出征海西女真的乌拉部,连克6城。在逐步完成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皇太极帮助父亲建立新的后金国家。然而,努尔哈赤还是欲立长子褚英为储。但是,褚英却背着做了许多违反父亲愿望之事,甚至逼迫皇太极等同他一起行动。

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皇太极等向父亲揭发兄长褚英的阴谋,以致褚英遭到幽禁,两年后被处死。由是,皇太极更为父亲信赖。

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年),努尔哈赤整合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完成军政合一的八旗制,以皇太极为正白旗贝勒。

清太祖后金天命元年(丙辰,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自称大汗,以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第5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第8子皇太极为四贝勒,时称‘四大贝勒’,按月轮流值班,处理一切机要政务。

清太祖天命三年(戊午,1618年),努尔哈赤决心对明朝发动进攻,但是具体行动一直议而未决,皇太极献策,‘抚顺是我出入之处,必先取之。’并且提议利用明朝守城游击李永芳四月初八至二十五日大开马市之机,派遣50人假扮马商,分成5伙,入城为市,继而由他亲领5000士兵,夜行城下,里应外合,进行夹击。

同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征伐明军,大获胜利。抚顺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战,对后金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而,抚顺兵败城陷的消息传至北京,举朝震骇,就连多年不理朝政的万历帝亦惊呼:“辽左覆军陨将,建州势焰益张,边事十分危急。”

清太祖天命四年(己未,1619年),为置后金于死地,明朝廷联合女真叶赫部以及朝鲜,发动萨尔浒之战。时值,后金军进至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东侧),与明军展开大战,继而北向迎击开原总兵马林;途中皇太极打败杜松军的后营游击龚念遂、李希泌;在西、北两路已胜,准备转战东路时,皇太极紧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赶赴前线,明总兵官刘铤力战而死;另一路明军在李如柏率领下,未及交锋,狼狈撤退。萨尔浒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决战,皇太极立下汗马功劳。

清太祖天命十年(乙丑,1625年),皇太极与七兄阿巴泰率领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远遁。

清太祖天命十一年(丙寅,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宁远(今辽宁兴城)之战失败,抑郁而崩,其大妃阿巴亥(多尔衮的生母)与另外两位庶妃殉葬。代善与长子岳托、第3子萨哈廉,拥立皇太极嗣位。时值,皇太极推辞再三,久之乃许。

同年九月初一,皇太极推辞再三,接受众议,登上汗位,是为清太宗,并于次年改元‘天聪’。当月,皇太极在八旗各设总管旗务大臣1名,直接掌管旗中一切事务,并且可与贝勒一同参议国事,以此打破旗主独擅一切的局面。

清太宗天聪元年、明熹宗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正月,皇太极乘朝鲜内乱之际,以阿敏统率30000军队,前往征伐,突袭义州,全歼城中守军;分兵夜袭铁山,击败驻扎在这里的明军,迫其退往皮岛。随之,后金军队渡过大同江,连克黄州、瑞兴等城,直达平山。朝鲜王李倧携家眷逃奔江华岛,遣人向阿敏求和,双方签订‘江都条约’。然而,阿敏纵兵大掠3日,方才整军回国。

同年五月,皇太极亲率大军征伐明朝。时值,明宁远总兵袁崇焕正在实施‘恢复之计’,即以辽人守辽土,辽土养辽人,修城屯田,以屯养战。皇太极见此,发动宁锦之战,结果伤亡惨重,宁远城屹立未动;继续又攻十余日,依然无果。

六月初四,将士中暑颇多,皇太极知不可留,次日下令退兵。此战明军防守成功,称为‘宁锦大捷’。辽西不能攻取,便不能进入山海关,如要夺取北京,皇太极只得另找出路。

八月二十二日,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其弟朱由检继位,是为明思宗。

这一年,明朝廷正因宁远胜利,态度变得强硬。皇太极曾经多次致函宁远巡抚袁崇焕,希望‘彼此和好’。

清太宗天聪二年、明思宗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后金的西北是蒙古,此时的蒙古部落众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大沙漠以北是喀尔喀蒙古、大沙漠以南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以西则是厄鲁特蒙古。因为漠南蒙古地处明王朝与后金之间,成为争夺重点。明朝廷每年都会拿出大量钱财,羁縻漠南蒙古各部,要求他们抵御后金。在漠南蒙古各部中最为强大的是察哈尔部,其部首领林丹汗恃强自傲,四处攻掠,滥施淫威,常向各部索取财物,挑起争端,以致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不堪压迫,联合起兵反抗,结果损失惨重,不得不向后金求援。

同年二月,皇太极领幼弟多尔衮、多铎,统大军亲征察哈尔所属的多罗特部,进至敖木伦地方,俘获11200人。因为敖木伦大捷,多尔衮赐号‘墨尔根戴青’、多铎赐号‘额尔克楚虎尔’。

九月,皇太极以盟主身份,征调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喀尔喀诸部之兵。当月初六,联军出征察哈尔;二十日,进击度尔哈、席伯图、英、汤等处,俱下;二十一日,向西一直追击败兵至兴安岭,获人畜无计其数。

十月,后金大军胜利而归。此次出征不仅打击了察哈尔部的嚣张气焰,亦对已经归服的蒙古诸部起到震慑作用。不久,皇太极遣部将阿什达尔汉前往这些地方宣敕,以后如果征伐察哈尔,凡管旗诸贝勒年70以下,13以上者俱从征,违者罚马驼,不至约会之地者罚马。

十一月十七日,因为北方连年天灾,有司只知刻剥百姓,白水县民王二首举义旗,聚众攻蒲城以及韩城的淄川镇。

这一年,府谷王嘉胤、宜川王佐挂并起,攻击城堡,杀死官吏;(陕西)安塞人高迎祥自称闯王,(陕西)延安人张献忠,号曰‘八大王’,米脂人李自成饥不能忍,掠富家粟,官府捕之,亦变,由此揭开明末农民大起义序幕。

清太宗天聪三年、明思宗崇祯二年(己巳,1629年),皇太极在贝勒大臣会议上,免去3大贝勒轮流执政的权力,改由诸贝勒代理,自是3大贝勒的显赫地位不断受到抑制。

同年,皇太极设立文馆,并将馆臣分为两批:一批翻译汉文典籍,以借鉴汉族的政治经验;一批记录本朝政事,以探究为政的得失。

十月,皇太极在明关宁锦防线难以攻克的情况下,率军自蒙古突入内地,攻打北京失利,史称‘己巳之变’。

十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由(河北)喜峰口入长城,连陷(河北)遵化、通州,直抵北京,为清第一次入塞。

十一月,明京师北京戒严。其间,皇太极7次致书明朝廷求和,表现出相当积极的态度,暗中施以反间计除掉明蓟辽督师袁崇焕。

这一年,明朝民变日炽,与各道溃兵合,所在皆起,闯王高迎祥以部属李自成为‘闯将’,流击山西、河南。

清太宗天聪四年、明思宗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正月初九,后金回军再攻(河北)遵化,明兵部侍郎刘之纶全军尽没。当月,进入塞内的后金军,攻克永平府、滦州、迁安等4城,皇太极遂命阿敏(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偕贝勒硕讬领兵5000人驻扎。时值,阿敏驻守永平府,分遣诸将分守另外3城。

同年五月,明经略孙承宗督兵攻打滦州,阿敏遣兵数百赴援,收迁安守兵入永平府。然而,滦州守将不能支,遂弃城逃奔永平府,明兵截击,死者400余。于是,阿敏下令遵化守将尽杀明将吏投降者,并且屠杀城中居民,收其金帛,亦弃其城,夜出冷口东还。

六月,皇太极本欲派遣贝勒杜度赴援,闻知阿敏等已经弃城而归,于是召集诸贝勒大臣,宣布阿敏16条罪状,将之幽禁。

这一年,皇太极推行振兴文教措施,提出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一改其父努尔哈赤屠杀文人政策,并于当年以考试的形式,选取满、汉、蒙古生员200人。

清太宗天聪五年、明思宗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正月初八,后金铸造红衣大炮,炮身上镌‘天祐助威大将军’,并且铸有年月、督造官员以及铸匠、铁匠姓名。后金原无火器,铸炮自此开始。于是,皇太极下令在隶属于满族八旗的汉人壮丁中,每10人抽调1人入征,组成1500人的汉人军队,队伍中的士兵多为炮手和枪手,娴于火器,并称这支队伍‘乌真超哈’(重兵)。

同年,皇太极围大凌河城(今辽宁凌海),明守将祖大寿坚守3月,然而援救不至,粮尽不能支,于是出降。大凌河之战期间,皇太极责备三贝勒之中的莽古尔泰对部下缺乏约束,莽古尔泰不服,与之发生争吵,居然拔剑相向。战争结束之后,八旗大军自前线撤回盛京沈阳,有司开始处理‘御前露刃’事件,莽古尔泰被革除大贝勒头衔,降为一般贝勒,剥夺五牛录属员,罚银10000两。

六月,明朝廷内忧外患,副总兵曹文诏击斩王嘉胤,其党复推王自用为王,分为36营,四方流击。

这一年,皇太极仿照明朝制度,设立吏、户、礼、兵、刑、工6部,每部由1名贝勒总掌部务,下面分设承政、参政、启心郎等官。

清太宗天聪六年、明思宗崇祯五年(壬申,1632年)正月初一,皇太极接受礼部参政李伯龙的建议,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由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设立三院六部,停止贝勒领部院事;又设都察院、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并且规定凡贝勒大臣子弟年15岁以下,8岁以上者,俱令读书;派人丈量土地,又将各处余地归公,发放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立庄田;将原来的每13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8名壮丁为一庄,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下令编审壮丁,解放部分奴婢为编民。

同年十二月初二,46岁的莽古尔泰暴病而亡。时值,三大贝勒中唯一未遭厄运的是大贝勒代善,因其在皇太极即位时有拥立之功,加之本人性格温和谦顺,从没与皇太极发生尖税矛盾、冲突。

这一年,皇太极攻蒙古察哈尔地方,降其部众数万,彻底摧毁林丹汗的势力,自是以长城为界,与明相接。

清太宗天聪七年、明思宗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皇太极在父亲努尔哈赤创制的老满文基础上,命巴克什达海于老满文字旁加置圈点,使得满文语音、形体更臻完善,这种加置圈点的满文,叫做‘新满文’。

同年,随着蒙古族归附者日益增多,牛录数目不断增加,皇太极设立蒙古二旗,称之‘右营’、‘左营’。

六月初二,皇太极谕令将士对待新附之众,勿得侵扰。时值,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归降后金,皇太极亲率诸贝勒出迎至浑河,行抱见礼,以示优隆。孔、耿不仅带来12000精壮官兵,还有红夷大炮,无形之中加速了明朝辽东海防的瓦解。不久,明镇守广鹿岛的副将尚可喜亦步孔、耿后尘。

这一年,皇太极陷明上庄堡(今河北万全北),纵掠至宣府;又攻(山西)大同,均不克。此为第二次入塞。

清太宗天聪八年、明思宗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三月十三日,皇太极在沈阳城郊阅兵,参加的有满洲八旗、蒙古二旗、旧汉兵一旗,共计11旗。

这一年,林丹汗于青海大草滩出天花而死,部众纷纷逃散。皇太极闻讯,派遣多尔衮率兵前去招抚其残部。

清太宗天聪九年、明思宗崇祯八年(乙亥,1635年)四月,林丹汗之子额哲率领部众归顺后金,苏泰太后(南蒙古察哈尔林丹汗福晋)献上所谓的‘历代传国玉玺’。由是漠南蒙古完全被皇太极控制,明朝在蒙古一线受到严重威胁。

同年十月,随着东北女真诸部统一,皇太极将原来的蒙古牛录加上内外喀喇沁蒙古的众多壮丁,进行大规模扩编,正式成立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族八旗相同。于是,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女真人悉改称为‘满洲人’。

十二月,群臣以察哈尔降服,加之获得‘传国玉玺’,奏请皇太极早正大号。

这一年,皇太极查出莽古尔泰生前曾与胞弟德格类等密谋叛逆,严厉镇压参与其事之人,并吞原归莽古尔泰管辖的正蓝旗,将之纳入自己属下,由是直接控制3旗(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

清太宗崇德元年、明思宗崇祯九年(丙子,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于盛京(沈阳)天坛祭天,并且称帝,以金与中国世仇,乃改国号为‘清’,是为清太宗,并于当年改元崇德。于是,皇太极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内国史院,负责记录皇帝起居、诏令,编纂史书、起草庆贺表章等;内秘书院,掌管、撰拟对外往来文件,记录各衙门奏疏,替皇帝起草敕谕、祭文等;内弘文院,负责给皇帝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等。内三院各设大学士、学士若干,直接参预国政,掌管机要,有权干涉各旗事务。随之,设立监察机关——都察院,其职责是劝谏君王、弹劾臣下的不法行为;又设蒙古衙门(两年后,改称‘理藩院’),专门负责处理蒙古方面的事务。

时值,皇太极一改过去信中的谦恭态度,致信明思宗朱由检:“自古以来,天下皆不是一家一姓固有,天道变化循环往复,不知多少人登上帝王宝座,哪能帝王后代长久充当之事!”

同年六月,清军攻明,分陷喜峰口(今河北迁西县境内)、独石口(今河北赤城县北)、保安(涿鹿)、万全,掳掠人畜18万而去。此为第三次入塞。

七月二十日,闯王高迎祥挥师直驱西安,行至周至黑水峪(今陕西周至县黑河水库),遭明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执送北京,凌迟处死。于是,起义军复推李自成为闯王。

十一月十九日,皇太极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决定发兵讨伐。时值,明朝廷自困于民变,对于朝鲜乞援,根本无暇顾及。

十二月初二,皇太极亲自率大军起行,朝鲜王李倧预料朝夕被兵,寄希望于明朝廷支援,然而落空。当月初十,清军渡过鸭绿江;十三日,抵达安州,史称‘丙子之役’。

这一年,皇太极册封后妃,封深得宠爱的海兰珠为关雎宫宸妃,地位仅次于清宁宫的哲哲皇后。

清太宗崇德二年、明思宗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正月初七,清军战胜朝鲜全罗、忠清两道援军,李倧逃至南汉山城,势穷之下投降。时值,皇太极要求严惩朝鲜挑起衅端的大臣,造船发兵攻入江华岛,擒获朝鲜王妃、王子及阁臣等。当月三十日,李倧亲至三田渡(今首尔松坡区),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成为清的属国,史称‘丁丑下城’。举行受降仪式之后,并且留下长子、次子为质,其余被俘妻子家口200余,遣送还京。时值,阿济格(皇太极之弟)领兵攻克皮岛(今朝鲜椴岛),斩杀明将沈世魁等,全歼驻岛明军。

同年二月初二,皇太极自朝鲜班师。不久,皇太极将汉军扩编为左、右翼两旗,后又扩为四旗。

七月,宸妃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第8子,异常高兴的皇太极宣布将此子定为皇储,并且颁布大清第一道大赦令。然而,此子仅存活半活夭折。

这一年,明朝廷的局势依然不容乐观,闯王李自成进入四川,变民应之,逼迫成都;张献忠则入湖北、老回回入(安徽)潜山。

清太宗崇德三年、明思宗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年),清3路攻明:一指易州(今河北易县),一指(河北)雄县,一指安肃(今河北徐水),连陷北直隶(河北)48城。此为第四次入塞。于是,明朝廷不仅派兵四处追击变民,还得遣军抵御清兵。

清太宗崇德四年、明思宗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年)三月,清军渡过运河,攻破山东济南府,陷山东16城,俘人口25万余。

同年四月,清军凯旋,出塞而去,此次清军最大的损失是扬威大将军岳讬死于军中。

清太宗崇德五年、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年)三月,皇太极派遣济尔哈朗、多铎等,率军修筑义州城,驻兵屯田,以作攻取锦州的前哨阵地。时值,崇祯帝朱由检宣布都城北京戒严,被迫暂时放松对农民军的围剿,将主要力量调至抗清战场上。然而,老天似乎也与明朝廷过不去,北京(河北)、南京(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浙江大旱大蝗,人相食。

同年,皇太极废除贝勒主持部务制度,进一步将中央统治机构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清太宗崇德六年、明思宗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年),清军围困(辽宁)锦州,城中蒙古兵内应,外城遭陷;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八镇军130000赴援,进至松山(今辽宁锦州南)城北。皇太极见形势危急,不顾鼻子出血,经过6日急行军,到达松山,大大鼓舞清军士气。时值,明吴三桂等6总兵,同时遁走。

同年二月十八日,清军入松山,生擒洪承畴。

三月初八,锦州城因为孤立无援,已经被围1年,于是投降。

四月,清军又攻克塔山、杏山,并毁二城,松锦之战以清军胜利告终。此战歼灭明军50000余人,并且占领除了宁远之外的明朝关外所有城镇。

九月,皇太极正在松锦战场,忽然传来宸妃病重消息,遂将军务托付将领,启驾奔还沈阳。当月十七日,皇太极车驾刚进沈阳城门,就听到宸妃的噩耗,悲不自胜的他原本一直健壮,由是忽而昏迷、忽而减食,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这一年,明朝廷对外输了关外几乎全部城镇,对内李自成、张献忠所向披靡,连杀三王(福王朱常洵、襄王朱翊铭、唐王朱聿镆),就连总兵猛如虎亦战死。

清太宗崇德七年、明思宗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明兵部尚书陈新甲遣使马绍愉往清议和,皇太极欲杀之,马绍愉逃返。清军毁长城而入,连陷67城,直抵(山东)兖州,计克3府、18州、67县,败敌39处,获黄金2250两、白金225270两,俘人口369000,另有牛马等。此为第五次入塞。时值,不少文武官员提出直捣山海关,然皇太极坚持既定国策,不愿轻易冒进。因而,终皇太极之世,清军不曾通过山海关。

同年十月,西藏达赖五世罗卜藏嘉木错派遣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厄鲁特蒙古戴青绰尔济等,向清朝廷通好。皇太极一再盛赞藏传佛教,且向藏使表白他对佛教的笃信不疑。当月初二,皇太极对诸王以及妻子儿女说:“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

这一年,明朝廷的长城不但被毁,闯王李自成为攻(河南)开封,居然决黄河水灌之。

清太宗崇德八年、明思宗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清军自(山东)兖州还攻北京近畿,所至屠掠一空,北京大震。明中极殿大学士周延儒自请督师,出至通州(今北京通县)却不敢进;会值清军径行出长城归,方得不战。

同年八月初九,在位17年的清太宗皇太极猝崩于盛京(沈阳)后宫,享年52岁,谥曰‘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后累加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北陵),其第9子福临继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