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孙权,都说他是承父兄以成事,可实际情况呢?可以说孙权创业比曹操、刘备更艰辛。
孙权一十八岁,执掌江东。刘备十八岁的时候,还在织席贩履。曹操十八岁的时候,还在任意胡为哩。
孙策死的时候,是屯兵丹阳,意图北伐,抢曹操的徐州。孙权掌权后,一改兄长的策略,移兵江夏。
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是孙权无能的表现,但对于当时的江东来说,稳固基业远比逐鹿中原重要的多。
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此,正是因为孙权能在短时期内,尽可能的得以整合江东资源,才有后来赤壁相搏的机会,如果还像袁术、孙策这般大刀阔斧的四处征战。很可能就没有三国这段时期了。
再说,孙权小小年纪,就要改兄长战略,这怎么可能还是无能的表现呢?
曹操一生仇敌无数,但基本上都是在明面的。刘备漂泊半生,可还是兄弟情深。如果让曹操在创业时,夏侯兄弟反目成仇,曹氏子孙都纷纷为敌,可能曹操会死无全尸。刘备也一样,如果关羽或张飞,贪图权势,背信忘义,那也就没有后来刘备什么事了。可孙权呢?
孙策一死,堂兄孙辅就反了。孙辅是孙贲的亲弟,孙贲在孙氏集团里的地位,基本上是能和孙策平起平坐的。虽然当时孙贲没有反,但孙辅的行为背后就没有孙贲的影子吗?然后,又一个兄长孙暠也反了。而支持自己的弟弟孙翊,还被刺杀了。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们都会觉得,当时,九龙夺嫡是何等惨烈,但孙权上位,可以说是更加凶险。毕竟他当时还只是个孩子。
如果说,孙权有倚仗父兄基业的话,那就是那些还能聚在孙家大旗下的东吴各方大佬们了,这是父兄留给他的遗产,但也是扔给他的炸弹。
刘表也好,刘备也好,甚至马超、张鲁、吕布等人想要保持自己独立完整的军阀割据势力,占主要比重的,基本上都是个人的野心。曹操可以说,代表了汉室王朝,他是一心想当权臣的。
而孙权则和袁绍比较相像,他们割据一方,完全是种集体野心。袁绍就是在这种集体野心的不断内讧中败亡的。可孙权就厉害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让孙权和袁绍互换身份,那曹操应该不会遭遇到赤壁惨败,因为在官渡,曹氏集团就早已不复存在了。
孙权在处理内部问题时,是非常有艺术性的。他先是拜张昭为师,后是让周瑜独自领兵。张昭和周瑜可都不是善茬,甚至可以说是孙氏集团里的真正话事人。所以孙权宁可打击自己的宗族,也要侍奉好这两位。
孙权的这一处置,既可以看成是他的无奈之举,也可以视作是他的聪明苦忍之处。我们从后面的赤壁大战前,张、周两位的行为就可以有所了解,孙权在执政初期,应该没少受委屈。直到赤壁之战后,张昭由于立场问题,终被孙权压过了一头,而周瑜又适时的病逝。孙权这才稍解心宽。
这两位还只是孙策一系的大佬代表人物,还有孙坚遗留下来的军方大佬程普、朱治等人,都需要平衡。孙权对于这些叔叔辈的老臣们,可以说是真正做到屈身忍辱,任才尚计。
这些内忧能得以最终平稳处理,都证明了孙权在政治上的卓越能力。而就在这些内忧爆发的同时,孙策一死,皖城李术就试图脱离孙氏集团,跻身到军阀行列,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结果孙权第一次统帅带兵,对李术予以讨伐,就旗开得胜,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了立威,屠城。那一年,他才十九岁。后又三次领兵攻打荆襄,逼死黄祖,吞并江夏。虽军事能力远不如孙策,但比当年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联盟中的大多数前辈都要强的太多了。
当然,若仅仅只是这样的能力,还远不能让孙权有资格与曹操、刘备这些老江湖鼎足而立。孙权更大的本事,在于他能在外部压力的客观条件下,短期内就搭建起属于自己的领导核心班子,有了这套班子,孙权才不用仰仗父兄留下的所谓“遗产”了,才能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方诸侯。
孙权这样的创业故事难道不比曹操、刘备来的更励志、更艰险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我的三国观:孙权呐~